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工力所作為參加單位完成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科研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力所林旭川研究員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獲獎。這是工力所繼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后,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該項目由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牽頭,基于我國近年來高層建筑及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趨勢,針對廣泛應用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亟需創(chuàng)新、節(jié)點與連接復雜、理論分析方法缺失、精確抗震分析與設計方法缺失、抗倒塌與舒適度分析與設計理論缺失等問題,開展了系統(tǒng)的研究工作。工力所作為主要參加單位之一,主要負責高層混合結構的抗震分析方法和設計理論研究,研發(fā)了鋼管約束混凝土結構體系的高效率建模與計算技術,開發(fā)了鋼-混凝土組合與混合結構抗震彈塑性分析軟件。針對新型混合結構體系,探明了地震荷載等作用下的結構工作機理,提出了抗震分析理論和方法,建立了相關抗震設計理論,在抗震分析理論與方法方面取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
近年來,工力所作為科技部和中國地震局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在中國地震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和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要論述以及中國地震局“四梁八柱”總體部署,全面落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精神和鄭國光局長對工力所“出成果、出人才”的指示批示,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為人才發(fā)展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科技創(chuàng)新活力進一步激發(fā),科技成果和優(yōu)秀人才不斷涌現(xiàn)。
林旭川研究員早年在清華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習后,到日本京都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先后在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4年回國,并到工力所開展結構工程抗震減震、區(qū)域與地震災害模擬、結構非線性計算等方面的研究,曾獲國家超算“天河二號”2017天河之星優(yōu)秀應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