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震活動災情概述
北京時間2012年5月20日10:03,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北緯44.8,東經11.2)發(fā)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北京時間5月29日15:00該地區(qū) (北緯44.8,東經11.0)再次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震中距首都羅馬約350公里。截至6月4日兩次地震已造成24人死亡,數百人受傷。24名遇難者中有10名是由于廠房倒塌而不幸遇難的工人。
至6月4日,意大利北部艾米里亞-羅馬涅大區(qū)接連發(fā)生了800 多次余震,其中兩次震級最強,分別達到5.8級和5.3級,許多人因為害怕房屋倒塌不得不露宿街頭,只能睡在帳篷或露天場所中。有5000個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的用戶失去了電力供應,許多城市的移動和固話通信也因為災后通話量上升而出現不堪重負的現象。專家稱,未來數天乃至數周,余震仍將繼續(xù)。意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研究所主任安德里亞·莫雷利(Andrea Morelli)說:“余震可能持續(xù)數周甚至數月。” 該研究所主管斯特凡諾·葛瑞斯塔 (Stefano Gresta)表示不能排除發(fā)生更多強震的可能。
2. 地震活動造成的經濟影響
從工業(yè)方面來講,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qū)是意大利北部工業(yè)重鎮(zhèn),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全國第三,知名品牌轎車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就誕生在這里。意大利工業(yè)家總聯合會5月30日發(fā)布報告指出,意大利北部發(fā)生的地震將給意大利經濟帶來長遠影響,有可能使本已艱難的經濟局面進一步惡化。震后,許多廠房因不同程度的垮塌而無法復工。據當地工業(yè)協會初步估計,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1億歐元。
從農業(yè)方面來講,受震地區(qū)的許多農產品加工車間、倉庫、酒窖、農機具、農用機械損毀、牲畜及農產品被廢墟掩埋,受損嚴重,這將不可避免地給當地的農產業(yè)帶來嚴重損失。據意大利全國農業(yè)種植者協會初步估計,這些地區(qū)的農產業(yè)損失將達到5億歐元。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一些國寶級農產品摩德納香醋、帕爾馬火腿和帕馬森干酪等均產自受震地區(qū),地震“嚴重損壞許多倉庫”,“數以千噸計”帕爾梅桑奶酪和格拉納帕達諾奶酪遭毀。地震也必將為這些產品的供應帶來不良影響。
從旅游業(yè)方面來講,,該區(qū)還是意大利著名旅游文化中心,擁有全世界第一所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文化遺址眾多。9天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兩次地震使許多屹立了幾個世紀的教堂、鐘塔等建筑受損嚴重,有些已經完全倒塌。在米蘭多拉,一座大教堂的頂部坍塌。在帕納羅河畔圣費利切,當地知名旅游景點、14世紀的埃斯滕塞堡嚴重受損。古堡內一些小塔坍塌,一座主塔建筑似乎搖搖欲墜。城內另有三座教堂受損。這些建筑年代久遠的古建筑相對于現代建筑來說更容易在地震中受損。
3. 災后政府采取的應急措施
地震發(fā)生后,意大利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應對。29日當天,意大利政府在地震發(fā)生后立即召開內閣緊急會議,會后宣布博洛尼亞、摩德納、費拉拉和曼多瓦四省進入緊急狀態(tài),緊急狀態(tài)將持續(xù)2個月左右。意大利總理蒙蒂表示,政府將竭盡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使震區(qū)人民的生活恢復正常。意大利政府將撥款 5000萬歐元用于抗震救災,并由民事保護部門負責震后的具體救援和重建工作。救援部門已將一些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開設為避難中心。除在震區(qū)組織救援和災民安置外,意大利政府還頒布了一條特別法令來應對目前的地震災情,其內容包括建立災區(qū)重建基金、為當地企業(yè)提供優(yōu)惠政策、至今年12月31號前對每升燃料加收2分錢的特別稅用于重建等。
4 意大利的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
意大利地處非洲板塊對亞歐板塊的擠壓點,是地中海西北部的板塊邊界構造部位,活動斷裂發(fā)育,由于亞得里亞海下面的一個小板塊向東北方向移動,拉開了構成亞平寧山脈的巖石,使意大利擁有極端復雜的地質結構而且多個斷層貫穿整個意大利。因此,意大利是歐洲地震活動最活躍的地區(qū)之一。其國內45%的地區(qū)屬于地震危險區(qū)。
意大利1905~2012年主要地震一覽表
日期
| 震級
| 地點
| 死亡人數
| 受傷人數
|
2012/05/29
| 6.0
| 意大利北部
| 24
|
|
2012/05/20
| 6.3
| 意大利北部
|
2009/04/09
| 5.2
|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區(qū)
| 294
|
|
2009/04/06
| 6.4
|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區(qū)
|
2002/10/31
| 5.6
| 意大利中南部地區(qū)
| 29
| 61
|
1997/09/26
| 6.4
| 意大利中部阿西西市
| 11
|
|
1980/11/23
| 7.2
| 意大利南部埃博利
| 2735
| 7500多
|
1976/05/06
| 6.5
| 意大利東北部弗留利地區(qū)
| 約1000
|
|
1930/07/27
| 6.5
| 意大利南部伊爾皮尼亞地區(qū)
| 約1400
|
|
1915/01/13
| 7.0
| 羅馬以東阿韋扎諾
| 約30000
|
|
1908/12/28
| 7.5
| 意西西里島
| 12.3萬
|
|
1905/09/08
| 7.9
| 意卡拉布里亞地區(qū)
| 約5000
|
|
5 意大利防災體系
5.1 地震管理機構
5.1.1 國家民防部
意大利國家民防部主要負責災害預測、預防和救援三大類工作,負責制定防災措施、保證救災設備的供應和救災計劃的實施以及開展抗震規(guī)范和立法文件的宣傳等工作。民防部會根據不同地區(qū)的震害情況,向當地政府官員、建筑設計師等相關人員宣傳抗震規(guī)范和立法文件,督促其執(zhí)行這些抗震規(guī)范。
民防部主體是緊急事務處置部長理事會,下設災害風險預測預防局、應急管理局、重要設施應急管理局、公共應急設施管理局、國家地震調查局、志愿者管理局、應急組織實施局、財政局等8個局。其中,國家地震調查局主要負責強震臺網與數據處理、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建筑物與設施的易損性評估、地震危險性分析、地震災害損失模擬、應急響應與備震等工作。該局下設地震成因與場地效應研究室、城市系統(tǒng)易損性研究室、構造動力學研究室、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室、地震災害與區(qū)劃研究室等 6個部門。
5.1.2 羅馬災后救援部
救援部直屬議會,通過頒布有關地震救援法律法規(guī),明確社會各自職責,特別規(guī)定地震發(fā)生后,當地政府負責對外聯系,統(tǒng)一指揮救援,包括救災物資的調配等。
5.2 地震研究機構
意大利參加了聯合國全球地震災害評估計劃(GSHAD)。其地震研究重點放在歷史地震活動性研究、全國地震災害評估的觀測和方法、主要地震構造和主要火山范圍內的地震學研究等。重要成就是建立了歷史地震信息交互性分析數據庫。另外,意大利地震研究機構在古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和抗震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意大利地震研究機構主要包括環(huán)境分析高新技術研究所、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國家地震監(jiān)測中心、公共工程部以及國家地震監(jiān)測臺網。環(huán)境分析高新技術研究所隸屬意大利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工作涉及地震前兆試驗觀測、地球物理探測、地震活動性分析、遙感應用等相關領域,并在巴西里卡塔地區(qū)設有一個地震與前兆同步觀測的試驗臺網。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負責管理國家地震監(jiān)測中心,負責意大利的地震監(jiān)測工作。公共工程部專門從事地殼形變觀測與工程地震試驗和研究,設有地震臺。國家地震監(jiān)測臺網將地震數據及時傳輸給位于羅馬的國家地震監(jiān)測中心,民防部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得知震中位置和震級,依此可以很快地繪制出模擬的地震烈度圖,并初步估計出受災程度。
6 意大利的防災對策
意大利的防災對策主要包括重視地震科學研究工作、政府統(tǒng)一指揮地震救援、頒發(fā)防御知識表,普及地震知識、全國各地重視地震演習、重視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等。
參考文獻:
1. 崔秋文.意大利地震序列及地震研究與對策概況.地震科技情報.11.1997
2. 李永強,聶高眾,姜立新等.意大利地震緊急事務處置與應急響應系統(tǒng)簡介.國際地震動態(tài).10.2006
3. 近期震情資料摘自:《鳳凰網》、《搜狐新聞》、《新浪新聞》、《騰訊網》、《信息時報》、《新華網》、《參考消息》。